敏捷实践的一些建议
我在team slack thread的发言。
关于估点
我还是建议使用Jira的 Async Poker 具体执行过程是:
- PO/TMP/SM 根据每个sprint的goals起草Planning Draft,planning draft初步确定了Sprint的ticket范围,一般devs是不参与这个环节的。
- 之后start poker gamma,将链接发给所有人,devs异步估点
- 所有人估点结束后,开planning会议,过每个ticket,最小估点数和最大估点人数发言,讨论可能的风险,交流scope,之后确定ticket点数
- planning过程中可以添加或删除ticket,确定sprint scope。
一般来说估点过程中就将想做的卡assign给自己了。如果遇到卡片无人认领的情况,建议参考美区的经验,planning的时候将大部分卡片都assign到人,可以留一部分优先级不高的卡为TODO状态。
关于建卡以及sprint过程中卡的变动
子任务不能称之为新卡,如果工作内容是ticket的一部分就应该建任务卡而不是story卡片。 sprint过程中允许建新卡到sprint,但是需要做到两点 必要的解释这个ticket需要放在这个sprint做的原因。 新建的ticket要告知team所有人,一般是通过Jira+slack集成 推送消息到slack channel.
关于接卡
建议优先接领域不熟悉的卡片,也就是说要交叉工作。 建议这样做的原因有一些优点 首先对个人来说有成长的机会 对team来说有利于codereview, 更有利于缩小team的knowledge gap.其实KT也是为了缩写team的knowledge gap。
为什么要做知识分享以及为什么要估点
这个是我们一个PM告诉我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。 首先知识分享是为了缩小team的knowledge gap,让team每个成员对work scope的知识都具有相当的水平,那为什么要缩小team的knowledge gap呢?为了对team的效率有更好的预期,为了更好的planning。 我们切换一下管理者的视角,举一个例子,1份产品设计预估100个点,管理者需要知道这份产品什么时候能交付,那么他就需要知道这个team的工作效率。那么怎么能知道这个team的工作效率呢? 就是更准确估点,团队成员更稳定的输出。也就是说估点的目的不是为提高效率,而是摸清效率,通过多次sprint之后,团队的效率应该趋于稳定才是正常现象。 所以一般需要在sprint retro的时候通过Google sheet在线图表回顾一下上个Sprint的点数达成情况